本报讯 10月21日,土木工程系首届创新结构设计大赛在我院大学生创业中心拉开帷幕。
比赛大厅醒目的横幅下人头攒动,中央摆放着称衡荷载的砝码和托盘。土木工程系06级学生是这次大赛的主力军,12组选手携带各自亲手设计与制作的桥梁模型,端坐在大厅的两侧。他们以纸和浆糊为原料,制作出一个能承重的桥梁模型,然后决出作品的载重比。即作品能承受的重量和自身的重量之比,要求作品要用尽可能轻的原料,来承担较重的份量。
比赛从早上8点30分进行到中午12点30分,各组选手依次进入场地,紧张有序的加载,用事实汇报自己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赛高潮迭起,惋惜声、掌声和祝贺声此起彼伏。评审组及工作人员认真地计量、统计、监督,并依据最终的真实数据,评出全部获奖作品。
根据比赛规则和实际成绩,最终评出:建0607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冠军;建0610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亚军;建0609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季军。另外,最佳设计奖被建0612班参赛的选手队夺得;最佳造型奖被建0605班参赛的选手队夺得。
建0607班高学峰同学夺得了最佳选手奖。以该同学为组长的建0607班参赛队,以仅为210克的模型质量,承载了42990克的荷载。其单位质量承载力,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比赛期间,学院石院长、教务处张处长到会指导并与参赛选手亲切留影。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教育专家观看了比赛的过程。
大赛结束时,本次“创新结构设计与制作大赛”组委会主任、土木系郑毅主任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和证书。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元勤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全体同学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的召唤。
首届“创新结构设计与制作大赛”,丰富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比赛的经验,探索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办法,是今后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这次比赛,参赛学生们从自己失败中,看到了“构件”破坏的原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了成功的秘诀,提高了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
比赛从准备到实施得到系学生会的大力支持。马彦茹为比赛作出了辛苦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老师、导员和学生的称赞。
比赛大厅醒目的横幅下人头攒动,中央摆放着称衡荷载的砝码和托盘。土木工程系06级学生是这次大赛的主力军,12组选手携带各自亲手设计与制作的桥梁模型,端坐在大厅的两侧。他们以纸和浆糊为原料,制作出一个能承重的桥梁模型,然后决出作品的载重比。即作品能承受的重量和自身的重量之比,要求作品要用尽可能轻的原料,来承担较重的份量。
比赛从早上8点30分进行到中午12点30分,各组选手依次进入场地,紧张有序的加载,用事实汇报自己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大赛高潮迭起,惋惜声、掌声和祝贺声此起彼伏。评审组及工作人员认真地计量、统计、监督,并依据最终的真实数据,评出全部获奖作品。
根据比赛规则和实际成绩,最终评出:建0607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冠军;建0610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亚军;建0609班选手组成的参赛队获得季军。另外,最佳设计奖被建0612班参赛的选手队夺得;最佳造型奖被建0605班参赛的选手队夺得。
建0607班高学峰同学夺得了最佳选手奖。以该同学为组长的建0607班参赛队,以仅为210克的模型质量,承载了42990克的荷载。其单位质量承载力,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比赛期间,学院石院长、教务处张处长到会指导并与参赛选手亲切留影。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教育专家观看了比赛的过程。
大赛结束时,本次“创新结构设计与制作大赛”组委会主任、土木系郑毅主任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和证书。评审委员会主任赵元勤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全体同学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社会的召唤。
首届“创新结构设计与制作大赛”,丰富了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比赛的经验,探索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办法,是今后实施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这次比赛,参赛学生们从自己失败中,看到了“构件”破坏的原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了成功的秘诀,提高了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
比赛从准备到实施得到系学生会的大力支持。马彦茹为比赛作出了辛苦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老师、导员和学生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