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团委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3-20浏览次数:21

为推进院团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3月18日晚,院团委及各直属社团全体学生干部在小报告厅共同观看了录像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吉林经济科学发展》。
  辅导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泰岩主讲,他在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他从三个阶段阐述了由快到好变为由好到快的具体理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接下来,黄教授讲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9%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在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经济运行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失衡、国内与国外结构的失衡等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就在于某些地方、部门和干部不自觉地受到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出现了片面追求GDP的倾向。经济的发展不是只顾GDP的增长,而是要全面客观的看待它解决它,这样才能科学有效的去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中要体现这一核心,就需要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相应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加快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推进人民群众机会均等地参与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大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 。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仅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更要体现为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总结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把握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所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最后黄教授总结道: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先导。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完全可以预料,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本次学习活动,使我院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有效拓展,理论学习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我院科学发展观的系列学习活动再添靓丽的一笔。(大学生记者团:韩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