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时间:2017-11-24浏览:74

 
       近年来,长春建筑学院紧紧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抢抓机遇,着力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产业战略、开放战略”,兴起了第二轮创业热潮,加大了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开展各种岗位练兵和技能比赛等;实施了62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完善、拓展、亮化了学生教学与实践的空间和功能;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实施了学生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和全省的各种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提升了学校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现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2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国家级科技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五大平台;学校是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土木工程被评为“第一批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试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职场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设备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4门、省级优秀课23门。
       科研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建有7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实验室、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文化品牌研究基地、吉林省首批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个省级创新团队: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本土文化艺术数字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团队;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7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结构工程研究所、钢结构与幕墙工程研究所、智能技术设计研究所、应用数学与智能系统研究所、东北亚文化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东北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科研成果颇丰,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项目223项,发表学术论文17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ISTP论文5篇、ISSHO论文2篇、EI论文37篇、CSSCI论文和北大核心论文73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专利47项,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等56项。
       学校师生在本年度全国、全省大赛中屡获佳绩,在第二届全国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国教师报》读报用报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吉林省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吉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应用学科组三等奖2项、人文社科组三等奖2项;学生在教育部组织的2017年金蝶云管理创新杯互联网+管理应用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第15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我校学生共有123件作品荣获佳作奖,15件作品荣获优秀奖;在第二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大学生设计大赛中,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参赛,获得三等奖2项;在第八届吉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
       学校于2015年、2017年成功地承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台湾大学、清华大学等70余所大学校长光临论坛,就高校创新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扩大交流与合作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研讨,达成了很多共识,为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届论坛的成功承办,彰显了学校综合实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