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党史 ㊴ 以弱抗强 打破“围剿”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5-19浏览次数:1737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一起学党史”专栏,持续推送党史故事100篇,与大家一起学习党史知识,重温历史伟业,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大规模“围剿”。红军贯彻积极防御方针,实行“诱敌深人”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从1930年冬至1933年3月,先后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多人,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敌1.3万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围剿”中的红军

    不久,蒋介石又指挥2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仍坚持“诱敌深入”方针,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5个胜仗,横扫700里,共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第一部电台

    6月间,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历时3个月,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这时,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取得胜利。

    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形成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等战略战术思想。

 苏区中央局委员第一次全体大会纪念

    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书记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

第三次反“围剿”要图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军事“围剿”是从1932年6月开始的。这次“围剿”首先以围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重点,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则先采取钳制性攻击。

    同年7月,蒋介石集结了81个师共63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和湘鄂西的重点进攻。9月,在强敌围攻下,红三军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据地,向湘鄂川黔转移。10月,红四方面军也由鄂豫皖根据地向陕南、川北地区转移。接着,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围剿”,使中央苏区面临着敌军合力围攻的严重局面。

刚毅的红军战士

    在教条主义错误支配下,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指责,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被错误撤销。周恩来、朱德运用和发展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没有机械地执行苏区中央局错误的指令,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文章图文:来源于新华网

编辑: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