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中不平凡的我们”之教师篇(三)
如果,一个平凡的人会像星星那般闪耀,那一定是他在墨色的暗夜里,尽自己的力量在燃烧。
他们虽然生而平凡,但疫情当前,他们竭尽自己所能,迎难而战。在线上守护着他们的学生,用知识和信念构筑起一道心理防线,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日前,长春建筑学院推出“抗疫中不平凡的我们”之教师系列报道,致敬每一位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
1、陈敏杰老师的“抗疫”与“抗力”
2022年3月21日下午,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结构教研室的陈敏杰老师在《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线上课程中,以《“抗疫”与“抗力”》为主题,通过逻辑关系分析,思政元素引入,工程案例分享,专业知识拓展,体现“两性一度”的一流水平,为土木2003-2004班同学呈现了精彩的一课。
陈敏杰教授是位从事20年结构设计且有近20年教龄的“双师型”教师,是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作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负责人,一直重视课程建设,该课程评为省级金课、省级一流课程。
陈老师的课程体现创新性。通过“抗疫”与“抗力”逻辑关系引入,利用表格对概念、控制界限、引起后果、抵抗因素进行并列对比分析。“抗疫”与“抗力”看似无关,原理实则相通。使学生理解如何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然后以“共同抗疫”这一关键词,通过“抗疫”篇有代表的图片,从政府、社会、学校、学院等正能量展示,与学生互动,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坚信:冰雪终会消融,疫魔总会散去,我们众志成城,共迎花开疫散。激励学生学好本领共同抗疫!
陈老师的课程体现高阶性。陈老师通过自己设计的工程项目案例,以案例一新建工程写字楼板的配筋计算为例,与学生互动方式回顾学过的知识,讲授单筋矩形截面如何进行设计;以案例二已有工程写字间变为食堂后,如何进行承载力截面校核。使学生知道今天所学专业知识,能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思考,毕业以后遇到类似工程,你做好准备了吗?
陈老师的课程体现挑战度。在知识拓展环节,提出如果上面的案例中,所设计的钢筋采购没有相同的直径和级别怎么办?引入课程以外钢筋如何代换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陈老师嘱咐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坚定信心,提高认知;坚守规定,科学防疫;坚持学习,筑梦未来;坚明约束,家校同行。让我们一同静待山河无恙,春暖花开!
2、陈岩老师的“感动”与“行动”
为使隔离在校的学生能够振作精神,获得心灵的力量,陈岩老师在《建筑概论》课程内容学习的同时,进行一次特殊的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陈岩老师从教近20年,一直关爱学生健康,关注学生成长。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她每次课上都会询问学生近况,鼓励学生克服眼前困难。但她发现最近几次课同学们上课不活跃,回答问题不积极,作业做得也不太好,这让陈老师非常着急。为了能让同学们重新激发出学习热情,陈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决定把抗疫元素融入课堂,唤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共鸣,希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老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深情的讲了10个抗疫中普通人的故事:每天四点起床为金银潭等医院送盒饭的武汉小餐厅店主、把抵工资的口罩全部捐出的湖南常德打工仔、捐献自己毕生积蓄的杭州西湖环卫退休工人、大年三十载着五吨蔬菜送往火山神医院的河南沈丘村支书、从泰国扛回40大箱防护服的河南女导游等等,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但他们都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默默无闻的贡献力量,感动了无数人。
陈老师又举出身边熟悉的做志愿者的同事、毕业实习期间参与青岛市方仓建设的学生、为母校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的校友等等。一段段真实的故事和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使上课的每位学生无不被感动,唤起了同学们的正义、良知与爱心,陈老师也几度哽咽。
听完陈岩老师分享的《感动与行动》后,课堂突然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抢着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决心,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分享了在校封闭期间他们共同参与的学校抗疫工作、学习计划、锻炼计划以及自己对目前生活的感受,表示要把感动化作行动,响应疫情防控部署,生活和学习绝不懈怠,充实过好青春这几年。
陈岩老师对学生们的精彩分享和积极向上的决心予以充分的赞扬,希望同学们感动的同时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做好时间规划和任务驱动。
陈老师嘱咐大家,疫情期间作为被重视、被保护的群体,同学们只要每天配合防疫工作,做出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事情,就是对社会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抗议中不平凡的我们”。陈岩老师寄语同学们:“充分利用线上学习的机会,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健身的好习惯,生活终会向光而行。”
3、李国刚老师“线上建方舱”
目前,土木工程学院的“线上教学公开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李国刚老师依靠自身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长春某方舱医院的建筑图、地质剖面图以及实际现场施工视频、照片为素材,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有关知识,在线上逐步开展了方舱医院的模拟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参与到“线上方舱医院”的建设,使同学们充分深入到工程实践当中,运用计算机,亲自动手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每一项工作,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同时针对单一工程对知识理解的局限性,给同学们展示了多个工程案例,如国信酒店、办公楼、热电厂等项目,能够加深同学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为提高疫情封寝下,同学们学习的状态,李国刚老师还在课上转引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经历,使同学们能够意识到有无数人在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增加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从身边的实例,讲解专业知识;从抗疫的“平凡人”身上,展现奉献精神;李国刚老师用一堂生动的专业课,融入了抗疫精神,让学生们能够在感恩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感动。让同学们在参与“线上建方舱”时,更填了抗疫信心,相信疫情终将过去,而每一位为此而战的都是英雄!
撰稿:土木工程学院 编辑: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