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年级:2020级
面向专业:园林专业
授课教师:王庆芬
二、教学目标
将思政育人与知识传授相互融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园林观、家国情怀和科学文化精神,塑造“多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园林分类方法以及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记住150-200种常见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以及园林应用;掌握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识别南北方常见园林树木,描绘整个植物体的各部分形态特征,利用检索表识别植物;完成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和园林树木统计、分析与评价调查报告的撰写;配置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园林工作,具有保护生态的专业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为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安排、课后巩固拓展、融入课程思政六个部分,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改变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一)构建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资源,录制微视频、编制章节测试、习题和课程资料等,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与翻转课堂的高效融合。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形成“阶梯式”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实践案例的深度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三步教学法”,借助全向互动、过程管理、智能评价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三提升、四会、五能”,即提升获取新知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懂树木爱园林情怀;会描述、会归纳、会区别、会推测;能识别、能应用、能设计、能创新、能表达。
(三)课前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撰写学习笔记、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线上讨论;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在线学习过程,进行学情分析,并在课前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
(四)课中教学安排
课中教师采用PBL教学法,通过开展分组汇报、讨论等系列活动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形成师生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授课中教师把握好课程内容的方向,并梳理课程重难点。
(五)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学生采用图式语言应用方法,以寝室为小组进行园林树木学裸子植物门的图式语言编纂研究,完成植物群落简单图式的设计应用,进而加强对课程中繁杂知识记忆的梳理,强化对园林树木学的课程认知。
(六)多元课程思政
课程内容,映射思政。通过讲述三位植物学家追求科学之路的孤独和艰辛,调动学生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追求科学进步及科学创新,体会到植物学家艰辛和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此进一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疫情当下,感人事迹。通过“胡杨”的精神引出疫情当下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医护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他们在疫情中坚守一线,敢于牺牲和奉献,敢于逆行而上,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提升责任担当。
分组协作,融入思政。通过树立小组内学习榜样,布置分组讨论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四、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根据布置的分组任务,使学生明白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园林树木学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了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等,懂得了各种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
同行评价。教学设计合理得当,授课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作业布置及时,批改认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
督导评价。教师对课堂总体把握非常好,能够充分利用学习通完成课前预习,并结合学习通答题测试等加强对所授知识点的检测,能够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牢固,课堂参与度较高,效果较好。
撰稿:教务处 编辑: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