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 阅读有你丨学校图书馆举办第二十四期线上耽书会

时间:2022-04-23浏览:201

耽书会

24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书籍简介: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涵盖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他对大学生始终如一的重视、关怀和期望。本书中的访谈对象包括60后、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几乎覆盖了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30多年间,习近平同志的工作职务在不断变化,但他对青年们的挂念从不曾改变。

该书是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最直接、最生动的读本,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当代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为迎接第27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营造书香氛围,倡导全民阅读新风尚,进一步激发全校同学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塑造具有更深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于4月23日举办第二十四期线上耽书会。

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于卓老师和翰墨传承书艺协会的二十余名阅读爱好者共同分享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心得感悟。本期耽书会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线上读书会,云中读好书。 

读者感悟: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2001班  张君镨:

这本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始终寄予厚望。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要抽出时间给大学生写信,到学校看望大学生,与学生们座谈,为师生作报告,谈学习、谈工作、谈生活、谈形势、谈未来。他总是那样平易近人,热情坦诚。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今年抗疫一线中国青年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中国青年白衣执甲,逆行向前,筑起抗击疫情的青春防线。我领悟到,当代青年唯有把人生圆心扎在祖国大地,唯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方能不负青春;在危急时刻顶得上去,在困难时刻冲在前头,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时代召唤时立于潮头,方能绽放青春!

电气信息学院  自动化2101班  周尔贲:

深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让我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群体的关爱,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年轻要“自找苦吃”。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应该选择安逸的生活得过且过,要有追求,有奋斗的目标,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在奋斗中感受青春的酸甜苦辣。

土木工程学院  空间2101  李思君: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里25篇采访实录既有从1983年至今、历时三十余年的时间线,也有从县到市到省、涵盖全国东西南北中的空间线。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来用实际行动为“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提供了权威注解;以“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等一句句金句带给当代青年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系列采访实录中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无不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而书中许多细节都让我热泪盈眶,感触颇深,这些小细节彰显了大情怀、折射了大人格,教育我要努力奋进,做有志气、有才气、有锐气、有骨气的新时代大学生。 

城建学院  1902  王子元:

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通过访谈实录,让我解了从1983年到2019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们交流交心的故事,让我亲切的感受到了他对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爱。

1985年,习总书记在张宏樑的毕业纪念册上亲笔题写了“志存高远,行循自然”八个字;2019年,习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时,再次寄语青年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跨越34年的时间长河,“行循自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关键词,是总书记送给不同时代青年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成长箴言与人生信条,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土木工程学院  空间2101  吴浩铖:

通过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让我明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立志“学成文武艺”,立志做大事,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报效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放弃机关的安逸工作下到基层,正是心中树立了造福人民的鸿志,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真才实学是谋事创业的根基,要懂得“怎么学”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是刻苦学习的典范,下乡期间仍然苦学不辍,又在工作中、实践中扎实锻炼,知识在他心中得到内化和升华,在后来与厦门大学师生座谈交流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生动透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具备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就要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公共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2103  贾姝:

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实践团座谈时对大学生们殷切的期望让我感触颇深。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大学生,将来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一入校门,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实”是实地,“践”是践行。大学生们应该担负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责任。在本次疫情中福州大学发起了千人家教实践活动,每一位青年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成就了实践的真正意义。

管理学院  工商2001  冯心雨: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大学生一定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年轻人要不怕艰苦、敢于挑战、乐观开朗,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从这一段段金句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对自身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与青年大学生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勉励青年一代扎根基层、“自找苦吃”,让我获益匪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每个青年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用心思考,善于总结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青年人要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作为00后的新青年,我会用责任和担当描绘自己的青春色彩,争做新时代堪当大任的中国青年。

同学们的感想感悟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行循自然”的嘱托,在“学知识、长才干、明真理”之“行”中“循自然”,在“循自然”的哲学感召中以青春之“行”、坚毅之“行”成长成才。直面人生曲折,笑对风雨坎坷,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彰显青春力量、实现个人价值,让青春之光照亮伟大复兴梦想的前进道路!

撰稿:图书馆 编辑: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