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战“疫” 特色课堂丨学校“一中心两平台三阶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4-28浏览次数:453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章节名称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

授课方式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授课

授课教师孙伟

授课对象2101-2102、安2101-2102

二、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线上授课实际情况,本课程围绕“一中心两平台三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贴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课堂互动

两平台学习通和腾讯会议两个教学平台。通过学习通进入腾讯会议直播授课,通过签到、抢答、主题讨论、问卷、发放作业等方式辅助完成教学活动。学生还可平台上查阅资料、学习课程、在线问答在线测试等

三阶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课中,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课后,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成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2.能够复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分析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习孙中山的事迹,使学生掌握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方法

情感目标: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1.性格特点:学生思维意识特别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强,表现愿望强烈,渴望个性的彰显和表达。

2.能力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化能力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3.情感态度:据调查67%的大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容易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境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想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想学到什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的参与度这个桥梁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除了课堂讲授外,还采用了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和云课堂互动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案例法在讲授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知识分子时,以“铁血丈夫”林觉民为例,讲述他在起义前写绝笔《与妻书》,表达了热血男儿舍身家国的英雄气概。

2. 角色扮演法为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趣味性,组织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革命改良进行辩论,录制小视频进行分享,感受当年志士仁人探索国家出路所付出的努力。

3.云课堂互动法授课过程中通过主题讨论、抢答、选人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授课节奏。

)教学过程设计

紧紧围绕“一中心两平台三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通过以下环节来体现。

1. 导入新课。采用问题式导入通过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的浮雕,引出本节课内容讲授新课之前,在学习通组织主题讨论,掌握学生对后续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授课节奏。

2.讲授新课。围绕课前学生主题讨论的内容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知识点包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的提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随堂测试。在学习通发布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下一轮教学做出预判针对不足有指向地进行重点讲解。

4.教学总结。学生在课堂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学习印象。教师给予补充,促进学生加深记忆,掌握重难点。


5.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电子书籍同时在学习通发起讨论,让学生自主推荐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教学创新点

1.理念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以实践为基础,讲好学生主动、教师协动师生联动的思政课,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2.方式创新一是传统问题链讲授在授课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对本节内容的兴趣点,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疑问进行重点讲解二是实践活动受疫情影响实践活动均在线上进行。其一,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革命与改良之间的辩论,加深学习印象,感受当年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所付出的努力。其二,组织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录制小视频,通过朗读陈天华《猛回头》的部分内容,感受当年革命者不顾个人安危,探索国家独立发展道路的革命情怀纵然线上教学,也闻书声琅琅三是VR虚拟实景在线使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关于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实验实验通过三维仿真技术,构建清末民初的三幅历史场景,将历史人物、事件与相关背景有机融合,综合当时的政府文件、报刊杂志、民族文字、歌曲、围片、建筑、服饰儿童游戏等多种社会元素,立体呈现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在辛亥革命时期基本确立和初步传播的历史过程。学生可在逼真的情境中体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有效提升分析解读能力,増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内容创新一是紧跟学术前沿,了解国家的发展趋势,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中二是立足吉林,讲好吉林故事。如坐落在长春的伪满皇宫是末代皇帝溥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傀儡皇帝溥仪进行卖国求荣罪恶行径的有力证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模式的应用,95%以上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和谐课堂参与度较高,部分同学能够完成更高阶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二)教学反思

“一中心两平台三阶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仍存在诸多不足,后续还应积极改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助推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老师开展课下活动,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完美;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并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还特别关注我们的感受,很好;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非常易于我们了解历史,且认真负责、课堂有趣。

2.领导评价。教学准备充分,课堂组织比较好,师生活动很到位。课堂教学方法灵活,不单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教学。

3.督导评价。教师教风严谨,遵纪守时;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重点难点突出;课件制作质量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撰稿: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编辑: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