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月报
2025年第1期(总第16期)
一、教务处
(一)专业建设
1.专业排名实现新突破
近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发布了2025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环境设计专业被评为六星级专业,跻身2025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居全国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第一。
2.特色高水平学科(群)、专业(群)建设再传捷报
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公布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专业(群)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学校“智能设计”“智能建造”专业(群)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二)课程建设
1.核心课程知识图谱建设有序进行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数字化革新,加速推动课程建设,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完成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和培训工作。经学院推荐申报,拟建设核心课程知识图谱课程近100门。
2.AI数字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进一步推进AI数字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数字课堂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创新能力,按照《长春建筑学院AI数字课程建设任务推进表》安排,学校组织召开了“基于雨课堂平台的AI课程应用”培训会,培训会议助力教师们完成AI数字课程建设应用测试工作。
(三)教学运行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开展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工作,组织各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制定人才培养修订原则意见,明确修订重点,确保各项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校领导带队检查新学期准备工作
开学首日,学校校长任玉珊及其他校领导带领检查小组对教师授课、学生到课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全校共有153门课程按计划开课,涉及134名教师、509个课堂,学生到课率98.5%。
3.开展新教师试讲工作
本学期参加试讲新教师人数共60人,教务处及相关领导专家、教学单位资深教师代表共计16人,参加试讲活动并进行评审与指导。此次试讲结果平均分为89分,通过率100%。
4.组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安排,认真做好考试平台信息填报、考场编排、测试以及考试数据上传等相关工作,确保长春建筑学院考点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考生提供了良好的考试环境和准确的考试信息。3月29-31日,考试在基础教学楼301机房进行,共计511人报名参加,3天8场次,17名考试工作人员参与。
5.组织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
全面做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准备工作,包括考试报名、考场编排以及试卷数量申报等工作。考试报名工作顺利进行,报名参加英语四级笔试4283人,英语六级笔试515人,英语四级口语92人,英语六级口语2人,日语四级笔试18人,日语六级笔试1人,俄语四级笔试20人。编排四、六级笔试考场分别为145场和19场。编排英语四六级口语考场分别为3场和1场。
(四)实践教学
1.有计划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
相关教学单位从专业实际需要出发,细化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分工,全校有80%以上的课程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完成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预期。下一步各学院各专业将继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课比例,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组织首届吉林省高校建筑类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工作
由长春建筑学院主办,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科技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协办的首届吉林省高校建筑类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工作于本学期开始。3月,召开了开题学术交流会并进行了现场调研,各项工作按既定部署稳步推进。
3.开展2025届学生毕业实习工作
为保证审核评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对2025届学生毕业实习时间进行了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已于3月全面启动,达到学校规定的学生已签订实习协议,开始企业实习。
二、评建办、质量处
(一)教学督导
1.选聘兼职校级教学督导
为充实学校教学督导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全面提升,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选聘两位兼职校级教学督导员。
2.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督导例会
3月4日,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组织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督导例会,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和全体督导教师参会。会议强调了督导工作注意事项,要求结合“一个转变两个结合”的督导方式,重点督导新上课和上新课教师。
(二)审核评估
1.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
3月11日,评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张东鸣、冯永、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教务处全体人员参会,会议主要梳理迎评工作事项及相关部门工作内容。
2.编制和发放迎评阶段第一批审核评估材料
评建工作办公室编制和发放《管理部门评建成果纪实》、《教学单位评建成果纪实》和《“三说”工作成果纪实》等迎评阶段第一批审核评估材料。
3.发布《长春建筑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方案》
为确保入校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学校实际,发布《长春建筑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方案》,详细说明各专班组的工作任务及分工。
4.召开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布置会
3月19日,评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布置会,会上,张东鸣副校长解读《长春建筑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方案》并部署入校评估专项工作组工作内容。
5.召开教师教学体验和在校生学习体验问卷调查工作部署会
3月24日,评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教师教学体验和在校生学习体验问卷调查工作部署会,张东鸣、冯永、谯炜骅、单世钊、评建工作办公室全体人员、各教学单位相关人员参会。会上,评建办相关同志讲解了审核评估教师教学体验和在校生学习体验问卷调查工作的缘由、重要性及填报注意事项。
6.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
3月24日,评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张东鸣、冯永、吴秋实、孙凯、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全体人员参会,会上梳理了入校评估的各项工作事项完成情况。
7.召开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启动大会
为扎实推进学校审核评估工作,3月28日上午,学校召开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启动大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入校评估工作12个专项工作组全体成员、各教学单位科级以上人员、教学秘书、资产管理员、辅导员等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东鸣副校长主持,评建工作办公室解读《长春建筑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方案》,并对迎评工作任务进行了说明,任玉珊校长作总结性发言。
8.编制审核评估工作组(专班)任务书
为高效有序开展审核评估入校评估工作,评建工作办公室依据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等方案内容,编制了审核评估工作组(专班)任务书,任务书详细列出了责任人、责任领导及工作内容,各责任人将依据任务书严格按照时间截点组织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召开第四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会
3月25日,评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第四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会,集团教育总监刘和忠、校长任玉珊、执行校长孙雷、副校长张东鸣、副校长孟祥萍、见习副校长冯永以及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教务处、人力资源处、计划财务处、资产设备处负责人和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三个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三个学院分别汇报了2024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工作事项完成情况、目前存在的短板及2025年工作推进计划。
三、教师教学发展处
(一)教师培训
1.启动中西部高校教师进修项目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吉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通知,教师教学发展处组织2025年春季学期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共选派6名教师进行跨学校线上课程进修,以提升教师跨校交流与融合教学能力。
2.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培训
教师教学发展处组织全体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学习“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课程,助力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创新。
3.开展DeepSeek培训
3月6日,组织各单位、部门集中学习DeepSeek专题,并启动“DeepSeek全场景赋能教育教学新动力专项高端研修营”,以构建“全员学习+骨干深耕”的AI教学能力提升体系,推动AI技术全覆盖。
4.举办“智教未来:AI驱动课程创新工作坊”
3月28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处在管理学院智慧教室303室举办“智教未来:AI驱动课程创新与智慧教学实践工作坊”,邀请超星资深培训师来校讲授。主讲人聚焦知识图谱构建、AI助教应用及全场景教学支持三大模块,为教师深入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二)启动教学创新大赛省赛备赛工作
3月18日下午,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第五届吉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备赛启动会”。副校长孟祥萍作了动员部署,教师教学发展处解读了省赛政策、明确备赛时间节点安排,往届省赛一等奖获奖教师作经验分享,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参赛教师共20人参会;会后组织了参赛教师进行了“数智化教学创新综合能力提升研修”,以助力教师赛出成绩、赛出水平。
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一)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三”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优质教学成果的引领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开展2025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各单位积极申报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推广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二)申报省级教研课题
1.组织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根据《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及省高等教育学会相关工作安排,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开展2025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课题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关于“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教育部 2025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关工作的部署,探索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中的学术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申报重点。
2.组织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为充分发挥科研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育省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为吉林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贡献。根据《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暂行管理办法》及省职成处相关工作要求,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开展2025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三)基地建设
我校“吉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地”在校领导的精心谋划和支持下,基地的全体成员依据《吉林省教育科研基地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加强基地研究特色,产出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大力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经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遴选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这一基地的获批,实现了我校教科研基地零的突破。
五、图书馆
(一)开展第十届“典籍为舟传星火,红色引擎赋新能”主题服务月活动
图书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立德树人教育使命,于2025年3月联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共同开展第十届党员优质服务月系列活动。
本届活动以“典籍为舟传星火,红色引擎赋新能”为主题,通过构建“三维融合”机制:一是深挖红色文献资源库,打造沉浸式典籍研读场景;二是创新“党建+红色资源”服务模式,开发红色文化服务项目;三是建立“党员导师制”,开展红色经典领读。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文化育人新生态,切实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在培根铸魂中的阵地作用。活动包括“书说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是红色讲书人、“红色之声”师生合诵《鸭绿江之歌》、薪火书简--新时代红色经典巡礼等九项。
(二)“以书为媒·听见女性的声音”——庆“三八节”活动
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弘扬尊重女性、倡导阅读的文化风尚,图书馆于2025年3月7日举办“以书为媒·听见女性的声音”主题阅读分享活动,展现书籍赋能下的女性成长力量,构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场域。
本次活动丰富了女同事的阅读文化生活,搭建了馆员之间的阅读交流平台,引导馆员从书籍中汲取精神养分,将身心健康、文化传承、团队建设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助力构建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助力全面育人工作。
(三)“沉淀优势·创新引擎·致胜未来”——品牌工作总结会
3月7日,图书馆举行“沉淀优势·创新引擎·致胜未来”品牌工作总结会。各部门主任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总结,向全馆人员进行汇报。
图书馆的各项品牌工作聚焦“知识导航+场景营造”,打造“特色资源库+数字共享平台”双轨体系,通过各部门主任对品牌工作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多维透视,将碎片化的创新工作转化为完成形态的标准化模块,使图书馆全体馆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明晰自身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在不断完善现有品牌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更多满足读者需求、符合发展趋势的服务品牌。
(四)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印记——耽书会第46期:《国之脊梁》
为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党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3月18日下午,由图书馆四名党员和来自各学院的二十余名读书爱好者,共同参加了图书馆开展的第46期耽书会——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BIM中心
(一)申报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选拔赛“数字建造”赛项的省、市赛承办单位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BIM中心积极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沟通,申报“数字建造”赛项的省、市赛承办单位。
(二)成立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选拔赛“数字建造”赛项集训队
为在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选拔赛“数字建造”赛项再取佳绩,BIM中心成立了“数字建造”集训队,并对集训队成员进行了集中训练。
(三)开展BIM中心学生社团“数字青年协会”活动
2025年3月,BIM中心组织开展了高工夜话、趣味知识问答等活动,高级工程师刘颖教授向“数字青年”协会的同学们介绍BIM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及如何在项目中应用等知识。通过该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学生尽早知晓先进的建筑信息化理念和技术,了解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七、现代教育信息中心
(一)建设云机房
为满足新学期教学需求,现教中心协同土木工程学院于3月5日-7日开展教学设施专项保障行动。针对土木工程实训机房开展全方位的设备维保工作,通过为期三天的系统检修,累计完成17套教学设备的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为新学期课程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规划设计智慧教室
3月10日上午,现教中心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深入开展市场与产品调研工作,并以此为坚实基础,全力推进智慧教室方案的优化升级。
(三)举办第五届教育信息化技能暨教学资源制作技能培训结业仪式
3月27日,在现教中心的精心筹备下,第五届教育信息化技能暨教学资源制作技能培训结业仪式圆满完成,为本次培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次结业仪式不仅是对学员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与肯定,更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资源制作能力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初审:柳玉玲
复审:袁艺
终审: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