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教未来丨长春建筑学院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坊(第十二期)

时间:2025-07-12浏览:10

为贯彻学校“三个三”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处推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系列工作坊。活动聚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需求,通过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轮流承办的形式,着力打造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共同体。第十二期活动由土木工程学院承办。

近日,土木工程学院举办“AI融合教学:点燃教师数字素养新引擎”主题教学工作坊。活动由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常秋影和钢结构教研室教师赵宇主讲,全体教师参加学习研讨。

1.深度剖析:AI融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常秋影教授深入阐述了AI融合教学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深远意义。她指出,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践教学场景受限等诸多挑战,而AI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AI融合教学不仅能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能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工程原理与施工流程。AI融合教学为教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掌握智能教学工具与方法,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2.明晰路径:探索核心教学方法

常秋影教授分享了AI融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在教学设计方面,利用AI工具分析课程内容,结合行业前沿动态和学生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大纲与教案,将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案例融入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托智能教学平台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方法。同时,AI智能答疑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便于学生随时获得针对性解答,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环节,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数字化实践平台,有效突破了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3.实例示范:AI与Python的教学实践

赵宇教授创新性地将AI技术与Python编程相结合,开发了系列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其研发的智能考勤系统实现了课堂签到自动化,有效解决了传统点名效率低下和代签问题。同时,基于Python与AI算法开发的智能答疑系统能自动识别并解答学生常见问题,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此外,系统还整合了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学生作业、测验等学习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可视化呈现,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反馈和决策依据。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更为土木工程专业智能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支撑和实践范例。

本次工作坊为教师们搭建了AI教学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智能化教学的认知深度,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展望未来,学院将全面推进AI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智能建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工程教育智能化转型,构建具有土木工程特色的智能教育创新体系。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处

初审:钟至柔

复审:李睿

终审: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