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举办“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力系统调度与经济性优化方法”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电力系统向智能化与低碳化升级的关键阶段,AI技术在解决电力调度复杂性、提升经济性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10月30日,学校在电气信息学院智慧教室203举行“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力系统调度与经济性优化方法”学术研讨会。学校校长任玉珊、科研处处长张纪尧,城建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及科研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依托2025年度吉林省外国专家项目“MW级双叶轮直驱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组及其远程通信技术研究”,以“面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优化电力管理”为核心议题,聚焦AI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为电力系统高效运行与经济优化注入学术动能。研讨会由电气信息学院院长王文永主持。

明确研讨方向,开启学术交流

研讨会伊始,王文永首先详细介绍了会议议程与核心内容。他指出,当前电力系统面临新能源并网波动、负荷需求多样化、调度效率待提升等多重挑战,而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建模分析与优化决策能力,已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次研讨会将围绕“AI驱动的电力调度算法创新”“经济性优化模型构建”“实际应用场景落地”“面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优化电力管理”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跨领域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强调会议价值,擘画合作蓝图

任玉珊深刻地阐述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他表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电力系统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载体,其智能化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而AI技术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引擎。本次研讨会聚焦“AI+电力调度与经济性优化”及“面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优化电力管理”,精准契合行业需求与学科发展方向,不仅能为师生搭建学习前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更能为学校在电力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注入新活力。

此外,他对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凯沙夫・达哈尔教授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其在电力系统智能化领域的学术造诣与实践经验,并明确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愿景。他指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学科发展、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与英国专家及其所在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联合科研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聚焦行业痛点,交流研究思路

主题发言环节,各院系代表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与研究方向,围绕会议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分享。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科研副院长吴侨从技术底层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应用潜力。她表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技术能够有效处理电力系统中的海量数据,通过构建精准的预测模型、优化调度模型,实现电力资源的动态匹配与高效配置。同时,她提出“AI算法与电力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研究方向,为后续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技术视角。

城建学院院长刘晔首先感谢电气信息学院牵头与外专局项目支持,随后围绕四个研讨议题汇报进展:一是智慧城市园区建筑电气系统优化;二是绿色建筑与城市微电网协同运营;三是老旧建筑电气改造与智慧电力管理适配;四是建筑电气安全与城市电力应急保障联动。他对AI与电力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充满期待,希望在研讨会后进一步交流经验。

分享国际经验,共探创新路径

凯沙夫・达哈尔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围绕“面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优化电力管理”核心议题,带来国际前沿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案例分享。他指出,智能优化技术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关键支撑,能够从经济性与运营效率双维度改善电力系统表现。他强调,优化电力利用始终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战略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的电力管理,不仅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能源保障,更能直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助力构建以市民需求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在技术基础层面,教授阐述了智能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的融合逻辑。他表示,智能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ICT基础设施的支撑,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网络技术的协同应用,可实现对城市电力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精准调控与高效维护。本次分享中,他重点介绍了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监测、运营与维护领域的智能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涵盖多源数据融合感知、分布式智能决策、远程协同运维等关键技术方向,为参会者搭建起技术应用的整体认知框架。

为让理论技术更易落地理解,教授还分享了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案例。在发电机组维护调度方面,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分析设备运行数据与负荷需求,可制定最优维护周期与方案,在保障设备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因非必要停机造成的电力供应缺口与经济损失;在分布式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的发电优化中,结合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用户负荷变化,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分布式电源(如光伏、风电)与主电网的协同调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电网稳定性。这些案例与本次研讨会“面向智慧城市高效运行的优化电力管理” 议题高度契合,为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参考。

最后,凯沙夫・达哈尔教授表示,智慧城市电力管理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与跨领域协作的共同推动,期待与长春建筑学院及国内同行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城市发展需求的电力管理优化路径。

凝聚合作共识,明确后续方向

研讨会最后,王文永作总结发言,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此次研讨会实现了“技术视角、应用视角、实践视角”的多元融合,深化了对AI驱动电力系统调度与经济性优化的认知,凝聚了跨学科合作、国际合作的共识。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电力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更明确了AI技术赋能电力系统发展的具体路径。未来,随着跨学科协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学校将进一步构建“AI+电力”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智慧城市服务转化落地,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研究迈向新高度。

来源:电气信息学院

初审:韩东尧

复审:刘文洲

终审: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