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浸润初心,红色足迹点亮课堂。10月30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教学班师生们,走进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将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与行走的思政课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沉浸式实践教学课,让理论学习在历史场景中落地生根。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创新融入城市文化遗产主题,实现了将课堂上抽象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概念,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真实场景教学。学生们在文物前驻足凝视,在史料前交流感悟,深刻体会到长春这座北国春城所拥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她“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组织本次实践教学的赵占元老师表示,行走的思政课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多年的特色教学活动,此次与地方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探索,让课程真正走进历史、贴近生活、扎根大地,实现了思政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同频共振。
参观学习后学生们也与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他们说,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文物,记录着长春历史的足迹,诉说着前辈们建设家乡、守护信仰的故事,我们要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将个人成长、学业追求和家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场景边界,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城市发展、文化传承、时代使命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赵占元
复审:叶万军
终审:李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