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开展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第三十七期)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11-14浏览次数:16

为贯彻落实学校“三个三”发展战略部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增强整体科研实力,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由学校科研处牵头,各学院(部)相继组织承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官微特开设专栏,连续刊载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为教师们搭建学习平台,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注入新活力。第三十七期由城建学院承办。近日,城建学院邀请长春工程学院潘亮教授作“零碳建筑供能与舒适环境营造的科研探索”专题学术讲座。城建学院建环教研室全体教师,以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22级、2023级学生参加。

本次学术讲座紧密围绕北方寒冷地区零碳建筑的实际应用需求,重点剖析三大核心议题。

1. 针对北方冬季供暖高能耗问题,解析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应用,探讨多能源互补稳定性优化方案。结合光伏光热及蓄能系统试验平台研究实践,融入“太阳能季节性相变蓄能室温自动调控系统”等授权发明专利,展示如何通过太阳能季节性蓄能,解决冬季顶楼寒冷、夏季过热等建筑关键问题。

2.通过强化传热、相变蓄能、需求响应式通风等技术,破解“节能”与“舒适”的矛盾。借鉴1991年德国达姆施塔特世界首栋被动房核心理念,结合“一种利用窗户或墙体的加强装置”等授权专利,实现室内热环境高品质营造与能耗精准控制。同时介绍“空调冷凝器用喷淋蒸发式泡沫金属强化换热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在改善多联机室外机噪音、提升环境舒适度中的应用。

3.结合工程案例与学生竞赛项目,分享零碳建筑技术在教学、科研及产业中的落地经验。梳理我国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到零能耗建筑的技术演变,分析不同气候区从“被动降耗为主”到“被动+主动+100%可再生能源+储能”的技术升级路径与标准差异。研发“高热式太阳能峰谷电能感知热能聚合热源系统”等专利,并应用于工程与学生创新实践,推动零碳建筑关键问题解决。    

  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建环专业师生对零碳建筑领域的理解,也构筑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师生普遍反映,通过讲座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把握,为今后的教学、科研与专业学习拓展了新思路,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发展的信息与动力。

 

撰稿:城建学院、科研处    编辑: